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8日讯(记者 鞠然)2025年1月8日,中国食物科学本事学会主办的“2024年食物安全与健康热门科学解读媒体相易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的2024年食物安全与健康十大热门,反馈了2024年舆情的主要关切点。
“见手青”蘑菇中毒致幻可当儿戏?食用油撤销变“沥青”?“伟人酒”真有神奇功效吗……关于这些激励公众泛泛关切的热门,陈君石、孙宝国、谢明勇、金征宇等多位来自食物科技界的院士及大众学者在会上进行了泰斗的科学解读。中国食物科学本事学会名誉理事长孟素荷、相干部门带领、大众学者、媒体及行业代表等出席行动。中国食物科学本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注意拆伙中心养分学首席大众丁钢强主理行动。
以科技硬核夯实风险交流基石
跟着国表里经济环境日趋复杂,食物安全与健康靠近更多的挑战。向公众传递科普“好声息”,完结存效的食物安全风险交流,是食物科技界的作事。为加强科技界、产业界、媒体等多方联接,以社会共治协力,继续传递食物安全与健康的科学学问,中国食物科学本事学会自2012年驱动,继续举办食物安全与健康热门科学解读媒体相易会。10多年间,共邀请上百东说念主次大众,解读了逾百个食物安全与健康热门,用科学的委果化解公众疑虑。历经多年的科学积淀,耐久秉持公正的不雅点和科学的建议,指导我国食物安全与养分健康舆情向科学、感性和客不雅的主见回荡,为夯实我国食物安全风险交流的基石提供科技搭救。
这次发布的“2024年食物安全与健康十大热门”,主要基于2024年12月,中国食物科学本事学会搜集的近10家主流媒体筛选的舆情热门,以及在外交平台上受到高度关切的相干热门,涵盖食物安全、养分健康、科技改进、监督责罚、步调规章等多个方面。再经大繁多轮评议登科其中相比有代表性的10个热门,最终形成“2024年食物安全与健康十大热门”。
这些热门中既有严重侵扰了阛阓递次的食物诈骗事件,也有激励公众热议的脱氢乙酸钠步调调换,更有在网上被文娱化而对健康带来危机的蘑菇中毒事件。值得关切的是,手脚人人大宗关切的紧要食物安全问题——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如故辞谢冷落,国际发生的大肠杆菌O157:H7期凌含洋葱条汉堡事件,成为热门之一,再次激励泛泛关切。
对“新本事、新学问”的科普亟待强化
中国食物科学本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诠释在会上针对2024年食物安全与健康情势进行了分析。她指出,2024年是完结“十四五”规划计较任务的枢纽一年,国表里环境的变化对科技改进、产业发展、生存思色等各个方面皆产生了要紧影响。在新的发展环境中,食物安全与健康呈现出新的特征,亦靠近新的挑战。刻下我国食物工业恰恰深度依托科技改进耕种新质坐褥力的枢纽发展阶段,传统食物产业升级和改日食物产业再酿成为新时期食物工业的首要任务。在此布景下,食物安全与健康也靠近新挑战。比如,清楚互异可能导致真确的食物安全风险被冷落、与健康需求相呼应的科学修养仍有待普及等。对改日食物安全与健康的发展,邵薇提议四点建议:一是,要强化对“新本事、新学问”的科普。科普要点应缓缓从辟谣,向推动全民科学修养普及而回荡,使食物限制的前沿科技和紧要拆伙愈加可知、可感、可触,进而推动高质地科普的灵验供给。二是,加速鼓舞保健食物原料目次引申,将更多原料纳入备案责罚。成立基于传统食养理念的食药物资健康宣称责罚体系,为破费者提供更精确的健康采用。三是,强化自媒体平台监管,宝贵集聚空间健康爽气。成立健全发布科普信息的科学性审核机制,可通过成立科普大众库,普及识谣辨谣才能,根绝发布伪科普、反科学的信息。四是,新时期的科普作事需要有组织、有针对性和有系统性。成立寰宇性科普大众戎行,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形成矩阵式传播,放大科学的声息。
会议期间,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姜毓君诠释代表中国食物科学本事学会发布“2023—2024年稀薄食物行业科技与产业发展十大标志性事件”。稀薄食物行业是食物工业的要紧构成部分,在健康中国国度政策的践诺中演出着枢纽脚色。为深切了解和掌实践业发展近况,中国食物科学本事学会经泛泛调研和深切分析,凝练形成“2023—2024年稀薄食物行业科技与产业发展十大标志性事件”,以期为稀薄食物行业发展注入正能量,促进行业健康、可继续发展。
此外,为进一步普及辟谣作事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中国食物科学本事学会与科普中国共同发布“2024年食物安全与健康谣喙榜”。这是中国食物科学本事学会与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继续第6年开展的行动,为爽气集聚空间起到要紧的搭救作用。
2024年食物安全与健康十大热门
会上,院士及大众解读的“2024年食物安全与健康十大热门”折柳为:
热门一:食物诈骗频发——真材实料何其难?
解读大众: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度食物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参谋人
“以伪乱真”“以次充好”为代表的食物诈骗,自然不一定会给破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但严重侵害了破费者的利益,打击了破费者对食物供应的信心,侵扰了公道竞争递次。要通过完善法制、行业自律、科普宣传、加强监督等,共同构建食物委果性社会共治共建的细腻生态。
热门二:减油、增豆、加奶——作念好健康“加减法”
解读大众:李宁,中国食物科学本事学会副理事长,国度食物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研究员
围绕“合理膳食、健康生存”主题,针对我国住户油摄入过多,豆、奶类食物摄入不及等膳食结构近况,国民养分健康指导委员会提议“减油、增豆、加奶”的针对性改善措施,关于促进我国住户合理膳食结构形成,普及健康修养,鼓舞产业高质地发展具有要紧真义。
热门三:脱氢乙酸钠——步调调换引热议
解读大众: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物科学本事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诠释
脱氢乙酸钠是一种常见的食物添加剂。为保险公众健康和食物产业发展,我国对食物添加剂一直实行严格的准入和淘汰机制,开展继续的、动态的追踪评价,不停调换其使用界限和使用量,并对部分物资阻截使用。强制性步调践诺前皆会成就一定的过渡期,给予食物坐褥企业以调换的经由。要科学、感性看待步调的调换。
热门四:食用油撤销变“沥青”?——陈年老“梗”莫蹙悚
解读大众:王兴国,江南大学诠释
食用油在不全皆撤销后皆会形成玄色胶状物,这是油脂的共性,是高温加热的缘起,将食用油烧热变“沥青”与“问题油”挂钩的说法是错误的。各方应以科学严谨的派头传播食物养分和安全信息,以免误导公众。同期,破费者在家庭烹饪时可多接收蒸、煮、炖或水焯的烹饪神色,尽量减少高温煎、炒。
热门五:大肠杆菌O157:H7期凌含洋葱条汉堡——食源性疾病仍为“头号杀手”
解读大众:刘秀梅,中国食物科学本事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疾病注意拆伙中心原食物安全首席大众、研究员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是人人大宗关切的紧要食物安全问题。以大肠杆菌O157:H7为代表的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极易期凌生肉、生乳和生鲜蔬菜,激励东说念主群疾病的包袱加大。国表里正冉冉完善基于风险的拆伙措施,我国社会各界皆应赐与高度嗜好,食物企业要加强对食物原料、坐褥磋商经由的风险责罚,将食物安全“五要点”落到实处。
热门六:“中药奶茶”爆红——食药物资圈粉年青东说念主
解读大众:谢明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物科学本事学会副理事长、南昌大学诠释
食药物资是指传统手脚食物,且列入《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药典》的物资。食药物资的改进期骗是我国食物行业健康转型的要紧主见。行业在期骗食药物资的经由中要严格按照我国相干规章的要求,同期加强食药物资的基础及期骗研究,成立我国食物功能宣称责罚体系,为食药物资相干家具的阛阓定位提供步调化依据。
热门七:溴酸盐“达上限”——乌龙事件“水”落实出
解读大众:王竹天,中国食物科学本事学会食物安全与步调本事分会主任委员、研究员
用欧盟对自然矿泉水中溴酸盐含量的步调评判饮用自然水家具,属于步调套用错误,而关于“溴酸盐达上限”的表述也易引起公众污蔑。溴酸盐在涉事家具中的含量适宜步调要求,且远低于八成激励健康风险的量。食物安全信息发布应恪守科学、严谨的派头,幸免酿成破费者蹙悚。
热门八:“见手青”出圈——蘑菇中毒非儿戏
解读大众: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物科学与养分工程学院诠释
野生的“见手青”多属于条目食用菌,滋味鲜好意思,但同期可能含有多种有毒物资,其中毒机理复杂,中毒后果严重。采集聚将“见手青”中毒体验文娱化,是止境危机的行动。公众应对峙“不采、不买、不吃”不虞志的野生蘑菇,相干部门要强化相干科普宣传。集聚平台应加强实质审核责罚,圭表自媒体行动。
热门九:节粮减损——耕好“无形肥土”
解读大众:金征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物科学本事学会副理事长、江南大学诠释
作念好“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减损,拆伙好“舌尖浪费”,将大大减少我国食物资源的浪费。依靠当代化的科技技巧,成立节粮减损的长效机制,完结“藏粮于食物”。政府、行业、企业和破费者要多方协同,推动全社会形成从简食粮的细腻民俗,向“舌尖”餐桌要食物。
热门十:央视揭秘“伟人酒”——神奇功效原是作假宣传
解读大众:钟凯,科信食物与健康信已矣流中心
食物企业在阛阓营销时应严格校服相干规章要求,确保家具宣传的委果性。频频食物不应宣称具有保健功能拳交 av,更不应宣传能养息或注意某些疾病。破费者购买保健功能酒类家具时应搜检“蓝帽子”标志,并按标签、证实书要求使用。紧记“小酌怡情,酗酒伤身”,对峙健康饮食。